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分站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急救信息数量不达标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80% |
驾驶员着装不统一 | 救护车消毒登记漏登记 | 急救信息不达标1篇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1次 |
甘露醇结晶 | 纱布、剪刀、开口器无菌包装过期;湿化瓶开瓶日期过期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5% |
|
| 急救信息未采用1篇 | 医生、驾驶员、救护员未集中待命 |
|
|
| 湿化瓶标注使用日期过期;未见手消 |
|
|
| 8月13日急救中,视频发现急救医生不在医疗舱 |
|
市立医院急救分站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病历迟交 |
急救信息数量不达标 | 湿化瓶未标使用日期、手消、酒精及检查手套过期 | 急救信息不达标2篇 | 月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大于1分钟 |
手消开瓶日期大于1个月;新冠肺炎防控体温登记、消毒登记、医疗垃圾交接登记存在漏登、不及时登记现象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1次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0%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80% |
| 急救信息未能采用2篇 | 驾驶员、医生着装衣裤不统一 | 医生未着院前急救服装 |
|
| 酒精开瓶后过期 |
|
义安区人民医院急救分站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第一季度无急救信息上报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5% |
喉镜电量不足,接触不良;甘露醇结晶 | 急救信息未能采用 | 急救信息不达标2篇 | 驾驶员、医生着装衣裤不统一 |
| 车辆卫生差;座椅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5%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1次 |
| 驾驶员衣裤不统一、驾驶员消毒记录不全 | 驾驶员、医生着装衣裤不统一 |
|
| 剪刀、止血钳未进行无菌包装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1次 |
|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2次 |
|
|
博爱急救分站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20分) | 月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大于1分钟 |
急救信息数量不达标 | 急救信息未能采用 | 急救信息未报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5% |
新冠肺炎防控体温登记、消毒登记、医疗垃圾交接登记、防护用品交接存在漏登、不及时登记和提前登记现象 | 新冠肺炎防控体温登记、车辆清洗记录登记不全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95%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1次 |
碘伏开瓶日期、湿化瓶使用日期为12月20日;手消无开瓶日期;吸引器引流瓶内有青苔 | 病历上交不及时 | 碘伏开瓶后过期未扔;湿化瓶、储痰器未标注使用日期;车载灭火器过期 |
|
车载灭火器压力不足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2次 | 短信回访不满意认定2次 |
|
医疗舱卫生差 |
|
|
|
甘露醇结晶;喉镜无电;外科敷料灭菌期已过 |
|
|
|
病历上交不及时 |
|
|
|
电话投诉一次 |
|
|
|
华康医院急救分站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急诊急救知识测试 | 病历迟交 |
着装不统一 | 急救信息未能采用 | 急救信息不达标2篇 | 驾驶员、医生着装衣裤不统一 |
主班驾驶员驾驶备用救护车接诊病人,未备案 | 驾驶员、助理医师未着院前急救工作服 | 协同救治告知率小于80% |
|
急救医生除颤仪使用不熟练;缺导电糊 | 助理医师冒用主班医生工号出诊 | 医生、驾驶员、护士未集中在待命室待命、着装衣裤不统一 |
|
第一季度无急救信息上报 | 主班医生用备用备用救护车接诊病人,未备案 |
|
|
病历上交不及时 | 备用救护车医生应对检查时不配合检查,态度恶劣 |
|
|
| 二季度病历上交不及时 |
|
|
存在问题
(一)、网络医院急救分站管理有待加强
(1)部分分站急救设备未按标准配备。对分站检查时发现救护车未配除颤仪和环甲膜穿刺针,心电图、呼吸机与急诊科混用。
(2)部分分站对院感控制、医疗垃圾处置重视程度不够。在湿化瓶更换、消毒用品使用效期、急救器械及车辆消毒、医疗垃圾处置与交接方面存在缺陷。
(3)车辆卫生、人员着装不符合有关规定,院前急救服务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分站救护车卫生状况较差,有床罩、垃圾袋未套;氧气袋未随车携带;呼吸面罩未及时充气等现象。
(4)个别分站急救人员存在对新电子病历系统不熟练,多写病历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急救数据准确性。部分分站在电子病历书写及时性、归档和纸质病历上交、电子收费登记和现金管理方面需加强督导。
(5)分站存在利用非登记备案的院前急救人员和非临床专业人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现象,存在极大医疗安全隐患;部分分站救护员年龄偏大,配合急救医生开展急救措施能力有限;也有分站冒用他人工号登录,实际出车人员与登录人员不一致情况。
(6)部分指挥型分站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规范、不符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相关制度制定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分站急救人员现场急救信息上报不及时,一车拉多人,有不合理分流病患现象;部分分站急救通讯稿上报不积极,稿件质量较差。
(7)指挥型分站因人员不足、车辆故障、无备用救护车等原因请假时长及次数均比往年增多,部分分站未按标准和程序履行请假程序,自行停止分站运行,严重影响了全市院前急救调度秩序。
(8)部分分站一分钟出车率和出车反应时间有所倒退。少数分站急救人员态度生冷,对待患者和家属解释工作不充分,到达现场不主动寻找地址,让患者家属接车现象较为普遍,也有不主动搬抬行动不便患者的现象。急救人员利用车载电话开展患者病情问询、电话急救指导较少。
二、院前急救医师医疗水平有待加强
1、各分站危重病人处置率较低,开展急救措施较少。
2、急救知识测试,急救医生普遍得分较低,急救医师理论和操作“偏科”现象较为突出。
3、胸痛患者,现场检查心电图人次较少,异常心电图快速识别能力弱,危重患者协同救治开展较少。
4、部分分站急救人员对药械完好率重视程度不足,器械使用不熟练,分站开展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风险。
(三)院前急救环境有恶化趋势
2020年度,先后有四次院前急救人员被打事件发生,院前急救环境有恶化趋势。院前急救人员被打多数与患者醉酒事件有关,也与院前急救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医疗水平不高和对院前急救环境不同于院内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同时,分站对新进人员岗位培训不充分、对职工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以及职工思想工作动员不细致,硬拉强塞职工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有关。
(四)、枞阳县急救分中心工作需加快推进
(1)依据《枞阳县指挥型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管理办法》《指挥型站点基本标准》和《枞阳县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目前,枞阳县各站点救护车未配有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气管插管和急救箱等抢救药械,院前急救工作仍以单纯运输为主。
(2)县院前急救相关工作机制和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枞阳县急救分中心对所属站点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监管,未开展工作质量考核。
(3)县急救分中心自我管理存在缺陷。如下属急救站点不服从调度、救护车挪作他用、急救反应时间长、院前急救病历不书写、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十分突出。
(4)全市院前急救服装、收费等有待统一标准。120特服号码未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普遍使用,通过非120急救电话开展院前急救现象依然存在。
(5)县急救分中心与中心工作联系较少,信息沟通有待加强。
铜陵市纪委监委 主办 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 承办 安徽省铜陵市淮河大道北段1号 联系电话:0562-2820394
皖ICP备05015485号-3 技术支持:安徽九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10903359次